![]() |
二十六歲的加拿大男子麥克唐納,利用網路成功達成以迴紋針換來美國鳳凰城免費租屋一年的合約。圖為麥克唐納在蒙特婁租屋內留影,身旁就是幫助他達成夢想的兩大功臣:迴紋針與電腦。 (美聯社) |
國際新聞/編譯鄭寺音/特譯
二十六歲的加拿大男子麥克唐納有個紅色迴紋針,還有個夢:他能不能利用網路社群的力量,把迴紋針換成更好的東西,再換另一種東西,然後一直一直換下去,直到換到一棟房子呢?
![]() |
二十六歲的加拿大男子麥克唐納,利用網路成功達成以迴紋針換來美國鳳凰城免費租屋一年的合約。圖為麥克唐納在蒙特婁租屋內留影,身旁就是幫助他達成夢想的兩大功臣:迴紋針與電腦。 (美聯社) |
國際新聞/編譯鄭寺音/特譯
二十六歲的加拿大男子麥克唐納有個紅色迴紋針,還有個夢:他能不能利用網路社群的力量,把迴紋針換成更好的東西,再換另一種東西,然後一直一直換下去,直到換到一棟房子呢?
1990年代中期,俄羅斯為防止盧布貶值,因而緊縮貨幣供給,當時50%中小企業與75%大企業流行「以物易物」(Barter)的交易。自去年8月盧布大貶,至今對美元已貶值36.2%,讓以物易物的戲碼再度上演。據俄羅斯經濟看板(the Russian Economic Barometer)去年11月份統計,俄羅斯境內進行以物易物商業交易的比例達3~4%。
據外電報導,塔加洛格(Taganrog)的現代汽車工廠,在網頁上刊登以物易物廣告,汽車場有一排排的現代Santa Fe休旅車待價而沽,但希望取得電路板、鋼板、球鞋等原物料或工業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