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海嘯過後,美國經濟一直欲振乏力,省錢就成了王道,不過這不代表必須犧牲物質慾望。美國人窮則變,變則通,他們現在最夯的消費方式就是以物易物,不必花錢就可獲得喜歡的東西,甚至還可以順便認識新朋友。
在貨幣發明前,人類如何取得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呢?美國現在吹起以物易物的復古風,不過用的卻是現代人的方式-透過網路進行。根據美國交換網站Swap.com統 計,從去年到現在,他們網站完成400萬筆以物易物交易。另一個網站BarterQuest,過去一年會員人數成長150%。
金融海嘯過後,美國經濟一直欲振乏力,省錢就成了王道,不過這不代表必須犧牲物質慾望。美國人窮則變,變則通,他們現在最夯的消費方式就是以物易物,不必花錢就可獲得喜歡的東西,甚至還可以順便認識新朋友。
在貨幣發明前,人類如何取得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呢?美國現在吹起以物易物的復古風,不過用的卻是現代人的方式-透過網路進行。根據美國交換網站Swap.com統 計,從去年到現在,他們網站完成400萬筆以物易物交易。另一個網站BarterQuest,過去一年會員人數成長150%。
(英國)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報導,中國和伊朗正商討一套以物易物的交易制度,用伊朗的石油 交換中國的商品和服務。報導稱,美國對伊朗實施金融制裁,導致中國無法向伊朗支付至少200億美元由伊朗進口石油的費用,中方現欠伊朗款項可能達300億 美元,雙方希望借助以物易物方式抵消這筆債務。
制裁阻美元結算付錢
經濟困窘 希臘人「以物易物」自救
希臘深陷債務風暴,經濟持續萎縮,愈來愈多人失業,而面對減薪、加稅、歐元可否繼續使用等不穩定經濟情勢,當地近來興起「以物易物」的交易模式,以實用物品或自身技能代替貨幣進行交換。
挾著六成五的高支持率,柯林頓是繼小羅斯福後,最受歡迎的美國卸任總統;但他任內與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的緋聞,差點讓他因偽證和妨害司法罪遭彈劾。無論喜歡或討厭,都無法否認柯林頓對美國經濟和兩岸關係的重大影響。
一九九二年贏得白宮寶座時,柯林頓面對史上最高的預算赤字,但二○○○年卸任時,柯林頓留下二千億美元、未來十年五兆美元的預算盈餘。他任內創造兩千兩百多萬個就業機會,失業率是卅年來最低,道瓊指數飆漲到一萬一千七百點。
舊衣服換花瓶,防紫外線眼鏡換MP4,電動自行車換數碼相機,十張CD換一張藝術節開幕式入場券……“以物易物”這種古老的交易方式,最近在一些年輕人中開始流行起來。他們自稱“換客”一族,以“需求決定價值”的交換法則“以物易物”,體驗“交換”快樂。
[新聞背景]
你身邊有閒置用不到的東西嗎?許多物品擺放著不知道該怎麼辦嗎?先別急著將他們丟掉,現在網路上「以物易物」的風潮逐漸盛行,用不到的東西也可以被看作是另類新興貨幣。
「以物易物」就是將自己用不到的閒置品,提供出來和別人交換。有「以物易物」教父之稱的凱爾.麥唐納(Kyle MacDonald),在三年前就曾經以一枚迴紋針換到一棟別墅,歷經14次的交換過程,靠的是部落格的行銷和毅力。凱爾.麥唐納表示,交換過程的重點不在於可以換到等價或者很好的東西,而是在於當下那樣物品所帶給擁有者的價值。他認為某項物品或經驗,對他而言可能不具任何意義,對另外一個人而言卻可能是 無價之寶。
「以物易物」這種自古就有的交易模式,利用物品或服務來交換其他的物品或服務,不需要透過法定貨幣所完成的一種簡單的交易行為。網路時代之前,這種交易模 式常見於偏遠封閉地區或經濟不景氣時,透過互助交換方式,幫助人們取得日常生活所需的其他用品。現代社會透過網路世界,使得以物易物的交易不受地域及時間 的限制,更加方便與流行。
〔記者俞肇福/北縣報導〕加拿大男子卡爾以1根迴紋針換到1間房子;卡爾的創舉激發台北縣萬里國中施青珍校長的夢想。
【經濟日報╱編譯游宜樺/綜合外電】以物易物是人類最古老的商業交易模式,1930年代大蕭條時以物易物也流行過一陣子,隨著金融海嘯襲捲全球,這種最原始的商業模式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,且盛行在企業間。
【本報綜合外電報導】繼加拿大溫哥華一名男子用一枚紅色別針換到一棟雙層公寓,創下網路換物的神話。英國一位釀酒商彼特‧蓋德斯,以一瓶價值二點六 九英鎊(約台幣一百七十元)的啤酒在網路上易物,經過五個月,日前他竟如願地換回一輛價值一千五百英鎊(約台幣九萬五千元)的廂型車。